.jpg)
由澳門跨學科教育協會主辦、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聯合會指導的“ENJOY AI 2025 澳門賽區”10月19日於澳門培正中學順利舉行。活動匯聚本澳近200名來自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階段的學生,以人工智能與跨學科實作為核心,透過比賽激發創新思維、算法理解與工程實踐能力,進一步推動本澳STEAM教育發展與產學連結。
活動由澳門跨學科教育協會主辦,全球主辦/指導單位為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聯合會,ENJOY AI澳門組委會協辦,並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旅遊局、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工程師學會、澳門教育發展研究學會、中澳青年文化聯合會及澳門培正中學支持;上海鯨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為贊助單位。
.jpg)
本屆賽事參與踴躍,吸引接近200名幼稚園至中學學生同場切磋。賽事包括“文明啟航”(幼兒組/小二或以下)、“天際冒險”(小學個人賽)、“賽博都市”(小學/初中/高中)及“銀河攻防戰”(中學)等項目,重點培育學生機器人協作、邏輯規劃、系統調試與對抗策略等能力。比賽評分機制與技術規範由“ENJOY AI”提供,與國際賽事接軌,確保專業與公平。
“銀河攻防戰”項目第一名為培華中學梁善緣、二谷遙希,第二名培華中學吳卓軒、蕭景謙,第三名慈幼中學趙智樂、盧宇俊。“文明啟航”項目第一名為培正中學蘇麒諾、陳瑞祺永援中學分校林奕匡,第二名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霍琋俞、鮑思高粵華小學郭梓鋒,第三名培正中學陳熙朗、陳孝書。“天際冒險”項目第一名為菜農子弟學校冼銘基,第二名培華中學范修榮,第三名慈幼中學薛子為。“賽博都市”小學組第一名為培正中學施予洛、閔宇鈦,第二名培正中學阮孝謙、楊允瀧,第三名培正中學何子鳴、張棟勛;初中組第一名為坊眾學校許曉嵐、李芊頤,第二名培正中學施一行、王凱彬,第三名培正中學彭裕祥、馮梓鳴;高中組第一名為培華中學余俊宏、陳睿祺,第二名教業中學何柱德、黃紫翔,第三名培正中學李煜正、李嘉晉。
澳門跨學科教育協會會長劉浩桓表示,希望可以通過活動,培養小朋友對科技學習的興趣;未來將會持續舉辦更多活動,邀請更多不同地區參賽者到澳門作賽,讓本澳學生可以與更多不同地區學習文化的青年學生交流;協會將持續連結學界、產業與國際平台,為學生提供比賽到實作場域的系統化成長路徑。主辦方同時宣布,澳門區代表隊將於12月初前往浙江烏鎮參加“ENJOY AI 2025”全球總決賽,與世界各地參賽代表交流切磋,進一步拓展視野並累積國際賽場經驗;未來亦將完善教師專業發展與產學合作機制,強化教與學的循環更新。是次賽事獲多個機構支持,參賽者專注投入、氣氛熱烈,充分體現本澳在推動創新教育與青年科技培育上的合力與決心。
.jpg)
.jpg)
.jpg)
編者語: 培養學生AI素養 抓住發展新機遇
在21世紀的新時代,人工智慧(AI)已不只是科幻詞彙,而是重塑生活、產業與思維的重要一環。對新世代而言,學習AI的重要性,等同於百年前學會讀寫算術,是未來公民的必學技能。
據專家預測,2030年全球將有兩億個工作崗位被自動化,同時催生三千萬個從未存在的新職缺。這些職缺不會標註“會寫程式”才算合格,而是要求“能與AI協作”,用生成式AI設計行銷文案、用電腦視覺檢測農作物病害、用演算法提升產品質量。從小培養AI素養,就像提前拿到職場的“雙向通行證”──既能避開被取代的陷阱,也能抓住新機會的風口。
人工智慧的開發是為了輔助人類,不是要取代人類,當機器擅長“找答案”,人類的優勢在於“問對問題”與“承擔後果”。一門好的AI課程,不會只教孩子調參數,例如,讓他們先走訪社區長者,思考“如何讓獨居老人更安全”,再動手設計具備跌倒偵測與隱私保護的智慧系統。過程中,孩子學到的是同理心、批判思考與倫理權衡,這些才是AI浪潮中“不可替代”的核心資產。
AI已成國家發展的重點關注領域,誰能讓下一代早一步理解數據、算力與演算法的底層邏輯,誰就能在全球價值鏈搶佔制高點。新世代學AI,並非為了成為工程師,而是為了在智慧洪流中保有選擇權,選擇有意義的工作、選擇引領世界而非被世界拖行。
秋實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