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詐騙伎倆五花八門,近年內地有不法分子假借“鄉村振興”、“助農惠農”等名義,虛構農產品開發、生態養殖等國家政策支持項目,通過“高回報、零風險”話術吸引公眾投資,早前有本澳居民亦墮入同類騙局,損失150萬元人民幣。
案中事主為本地女長者。案情指,事主去年11月得悉一名朋友正在投資一個內地的“助農”項目,且能獲得豐厚盈利,於是向朋友了解相關詳情,朋友隨即向其推介一個“助農”項目“負責人”的微信,之後事主與該名“負責人”互加好友傾談投資事宜。期間,該“負責人”聲稱相關“助農”項目是由中國和巴西合作,並由中國官員主導項目的投資,而投資者會獲得國家相關的補助資金,大約每投資人民幣350元,可獲得國家補貼人民幣300元。
女事主聽罷上述“助農”項目由官方“背書”,且回報可觀,於是按項目“負責人”指示下載項目程式進行投資,並於去年11月至今年6月期間透過微信、支付寶及內地銀行轉賬合共150萬元人民幣,悉數匯入相關賬戶。
至今年6月下旬,事主接到項目“負責人”通知,其投資的資金已經全數轉另一個投資賬戶,若全數提現需要支付13萬元人民幣稅款。由於事主沒有足夠的現金,只能暫緩提現,但當其於本月1日欲再登入項目程式時,發現已無法登錄,經向項目“負責人”詢問原因,對方坦承設局進行詐騙。之後,事主向投資同一項目的朋友了解情況,發現對方同樣被騙,但損失金額不詳。事主無奈之下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