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持續監測傳染病在澳門的流行趨勢,並制定適切的防控措施,衛生局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強制申報機制》的規定,要求公共或私人醫療機構的負責人、首次診斷醫生、填寫死亡證明書的醫生,以及實驗室診斷技術人員,在法定時間內向衛生局申報傳染病個案。目前,澳門共有45類疾病需強制申報。衛生局定期對申報數據進行分析與評估,並透過公佈監測數據,讓公眾了解傳染病的發展趨勢,提升疾病預防意識,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衛生局在上月共記錄了1,158例強制申報疾病個案。其中,病例數最多的前四類疾病分別為流行性感冒(831例)、腸病毒感染(184例)、猩紅熱及水痘(各27例),而較前1個月變化較明顯的疾病分別為諾如病毒感染(增加約2.2倍)、腸病毒感染(增加20.3%)及猩紅熱(減少53.4%)。
此外,衛生局在上月共接獲2例登革熱病例申報(本地和輸入病例各1例),9例基孔肯雅熱病例申報(2例本地和7例輸入病例),6月份則為0例。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都是通過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傳播的傳染病,其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控制方法類似。登革熱潛伏期一般為4至7日,發病時可有發熱、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及出疹等症狀,若發展為重症會有出血、休克等表現;而基孔肯雅熱潛伏期一般為3至7天,主要表現為發熱、嚴重關節痛和出疹,多為輕症並持續數天,重症及死亡病例較少見,但關節痛可嚴重到影響個人活動並持續數周至數月。衛生局提醒居民不要掉以輕心,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