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據香港中通社及中新社香港8月25日消息,在香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當日在特區政府總部舉行,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獲科學技術部(簡稱“科技部”)授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這些實驗室全部來自全球百強大學,彰顯香港的科研實力。
15重點實驗室均來自港高校
國家科技部2022年啟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優化重組,要求有關實驗室以解決國家重大需求背後的科學問題為使命,重組後的實驗室改名為全國重點實驗室。今年1月,國家科技部批准15所香港的實驗室重組為全國重點實驗室,並於7月起運作。其中,有12所是之前經重組而產生,還有三所是全新的。
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來自香港的五所高校,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香港理工大學,都是全球百強大學。實驗室涉及的領域多元,涵蓋生物醫藥、新發傳染性疾病、量子信息、超精密加工技術、合成化學、海洋環境健康等。
授牌儀式當日,李家超、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出席主禮。李家超致辭指,政府全力提效提速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發展,期望香港高校和在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加強與內地及海外聯繫,共同在園區設立實驗室或研發中心,深化“產、學、研”協作。
李家超說,這次獲得國家科技部授牌的15所在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都來自全球百強大學,彰顯香港的科研實力。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香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將提供重要平台,促進與海內外的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匯聚全球各地的優秀科研人才,助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李家超指出,香港積極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二位,彰顯大灣區在全球創科的領先地位。深圳、香港和廣州過去一年在科技建設和應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的排名將於下星期一在香港發表,他熱切期待結果。
陰和俊向實驗室提三點希望
而陰和俊則向實驗室提出三點希望:勇於探索科技前沿無人區,力爭在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更多重大突破;匯聚頂尖人才,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協同開放共享,加強與內地頂尖高校、科技企業的合作,加速成果轉化。
香港是亞洲唯一擁有多達五所全球百強大學的城市,基礎科研實力雄厚,獲國家科技部授牌的全國重點實驗室達15個,足以證明高校團隊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水平。
就香港未來創科發展,周霽認為,要堅持以基礎研究厚植創科優勢,多出原創性、高質量、標誌性成果,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強化“產學研用”創新協同,使更多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堅持以平台建設集聚高端人才,為香港和國家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據悉,特區政府每年向每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提供2,000萬港元的科研經費,各個實驗室需提交工作計劃和財務報告。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見記者時表示,重組後的實驗室體系更清晰,更能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解決國家戰略意義的大科學問題。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表示,港大去年吸引逾百位頂尖科學家來港,如今有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相信將有助進一步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