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首頁»外遊期間曾發生高風險性行為 29歲本地男染猴痘列輸入性病例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外遊期間曾發生高風險性行為
29歲本地男染猴痘列輸入性病例
【發佈日期】2025-08-28 01:25:44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本報訊】衛生局昨日接獲1例猴痘(Mpox)病例通報,患者為29歲本澳男子,屬本澳自2023年以來第3例猴痘病例。

據衛生局公佈,患者於本月23日出現發熱、咽痛及腹瀉等症狀,曾到內地醫院就醫,26日晚上由內地返回本澳並到仁伯爵綜合醫院進一步診治,經檢測證實為猴痘陽性,目前病情穩定。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患者於潛伏期內曾在外遊期間發生高風險性行為,否認在本澳及發病後有高風險性行為,也否認曾接觸齧齒類和靈長類動物,列作輸入性猴痘病例。患者未有接種猴痘疫苗。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以往主要在非洲由猴傳給人,但2022年5月起猴痘迅速在歐洲和北美等地傳播,目前世界多個國家及地區已出現病例,並主要透過高風險性行為傳播,尤其是男性與男性之間或多性伴侶之間的性行為;此外,猴痘病毒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病變皮膚或黏膜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長時間近距離吸入患者呼吸道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受感染的齧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靈長類動物傳播。
患者在感染猴痘病毒約5至21天後,會出現發熱、頭痛、淋巴結腫、肌肉酸痛等早期症狀,多數患者會同時或在之後的1至3天出現水痘樣的皮疹,皮疹可出現在面部、四肢、手掌、腳掌、口腔咽喉黏膜、肛門、生殖器等地方,病徵一般可於2至4週自行消失,自2022年以來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區病例的病死率約為0.1%。
為減少猴痘傳播風險,自2023年9月14日起,高風險人士可透過衛生局轄下的衛生中心/衛生站預約進行暴露前預防接種,經醫生評估為高風險的本澳居民可免費接種猴痘疫苗,而依法獲准在澳逗留的非本澳居民,若被評估為高風險,則可付費接種;預約詳情可聯絡住址所屬的衛生中心/衛生站;另外,此疫苗接種服務暫不向旅客提供。
衛生局強調,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資料,一般人群感染猴痘風險低,沒有進行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的必要,而屬高風險人士,包括與猴痘懷疑或確診病人有密切接觸、具有高風險性行為、或因工作需要接觸猴痘病人的醫護及其他人員,可考慮接種。
衛生局呼籲居民應注意以下事項:1、注意安全性行為,避免進行隨意或多性伴侶等高風險性行為;2、避免接觸懷疑感染猴痘病毒的人士/動物或受污染的物品;3、若出現猴痘症狀時,應儘快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接觸史,同時避免性行為或與他人密切接觸;4、18歲或以上的高風險人士(包括男男性行為者)可考慮接種猴痘疫苗。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mo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