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文化遺產委員會昨日舉行本年度第四次平常全體會議,文化局在會上分別就“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之保護單位的申請情況”、“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全澳第一批動產評定”的公開諮詢工作,以及“有關被評定的不動產行使優先權”向委員作出介紹並諮詢意見。
會議由文化遺產委員會代主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主持。會後,梁惠敏與文遺會委員胡祖杰向傳媒總結會議內容。
梁惠敏表示,為保護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識別確認保護的對象,文化局持續鼓勵清單項目相關傳承實踐的實體、社群及群體,申請成為該項目的保護單位。同時,按第85/2022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核准並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指引》第五條的規定,就提出申請單位是否具備條件成為保護單位等進行分析研究和確認。會上,文化局就所收到共19份成為保護單位的申請,向文化遺產委員會介紹有關情況及諮詢意見,委員對有關申請均表示認同,認為符合《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基本要求。後續文化局將按上述指引規定作綜合分析,獲確認的保護單位將以刊登《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形式公佈。
她並提到,文化局於2024年12月開展“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全澳第一批動產評定”的公開諮詢工作,廣泛收集社會各界意見,已於今年7月公佈公開諮詢意見總結報告。會上,文化局就上述兩項公開諮詢意見總結報告向委員會介紹有關情況,委員對兩項工作表示認可。
另外,對於有市民反映大三巴牌坊安裝安裝避雷針後影響景觀,梁惠敏回應表示,文化局邀請設計單位製作多個方案,並經論證及諮詢國家文物局轄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意見,最終得出折衷方案。除要兼顧景觀之餘,也要考慮安裝方式,不希望採用“入侵式”安裝,現行方案是可逆的,沒對大三巴牌坊造成任何物理性影響。雖然不安裝避雷針能最原真性呈現大三巴牌坊樣貌,但要考慮文物安全。未來隨著科技發展和技術改良,若有更優方案能減少影響,可作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