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首頁» 雙熱傳播風險上升 政府或啟全城滅蚊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雙熱傳播風險上升 政府或啟全城滅蚊
【發佈日期】2025-10-13 00:49:17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本報訊】本澳傳播登革熱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白紋伊蚊一般在4月至10月最為活躍,目前正值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傳播高風險時期。據衛生局公佈,截至本月11日,今年本澳已錄得32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及18例登革熱病例。過去兩週,基孔肯雅熱的風險地點達40個,主要集中在大三巴、關閘、下環區、海傍區等旅客較多的區域。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近日本澳天氣炎熱多雨,更適合白紋伊蚊孳生,加上人員流動頻繁,增加病媒傳播風險。當局會因應情況作風險評估,倘有區域出現連帶個案或需作區域性和全澳性滅蚊時,會提前通知居民在家中準備防蚊滅蚊措施。

為了及早讓居民了解特區政府應對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的總體防控策略和具體執行措施,以及希望居民配合行動提高警惕性,並積極配合特區政府防蚊、滅蚊和早期發現病例等工作,衛生局昨日下午4時在公共衛生應急人員宿舍5樓會議室舉行新聞發佈會,羅奕龍與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傳染病防控處處長陳彩環,以及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曾潭飛、感染科主治醫生田亞坤出席,介紹現時本澳防控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流行情況和防控措施。

羅奕龍提到, 本澳自7月底出現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以來,截至本月11日已錄得32例病例,其中24例是輸入性,8例是本地感染。結合鄰近地區情況和人員流動,本澳基孔肯雅熱輸入風險持續存在,加上近日本澳天氣仍然炎熱和多雨,更適合白紋伊蚊孳生,目前本澳傳播風險上升。

他指出,現時本地基孔肯雅熱病例仍為散發性,尚未出現聚集性。在行政長官的領導下,社會文化司司長的統籌協調下,特區政府、社團機構和全體居民共同努力,做了大量有效的防控工作。在控制傳染源方面,持續加強口岸體溫檢測,並呼籲居民如有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提醒前線醫療人員加強對疑似人士進行檢測。目前,全澳醫療機構每日檢測超過20人次,成功及早發現病例。

居民防蚊方面,當局持續通過“全城家家戶戶清積水”行動,以及線上、線下各項宣傳活動,推動居民掌握“防蚊三招”。社區滅蚊方面,在7至9月期間,完成了5,300次社區(高風險場所)積水巡查和清理工作、1,228次(衛生黑點)常規化學滅蚊工作,並為200個風險點進行化學滅蚊。 賦能社區滅蚊方面,通過“健康社區、健康企業、健康校園”計劃,與教青局、社工局、保安部隊、社團機構、物業管理商會等合作,協助機構和場所建立自主滅蚊能力,以便有需要時配合特區政府進行區域性和全澳性滅蚊工作,目前已經培訓400多名涵蓋校園、企業、物業管理等滅蚊人員。同時,衛生局已儲備約300台滅蚊機器,企業儲備40台,學校現正採購198台。

羅奕龍強調,因應本澳雙熱傳播風險提升,衛生局將協同各政府部門加強監督轄下機構和場所落實積水清理與化學滅蚊工作,同時也通過多種渠道提升居民防蚊滅蚊的知識和能力。此外,當本澳需要進行區域性和全澳性滅蚊工作時,希望居民可以配合政府進行室內外同步滅蚊及再次檢視家居環境防蚊設備是否足夠,例如是否已設置紗窗紗門,如家居環境較多蚊患,建議10天內準備好蚊香、滅蚊噴霧等用品。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mo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