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中新社廣州10月22日消息,廣東省人民政府日前制定出台《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圍繞強化關鍵供給、促進應用推廣等方面出台了16條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製造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當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方案。
將聚焦優勢行業
廣東省工信廳副廳長曲曉傑在會上介紹,廣東作為全國製造大省和人工智能集聚區,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巨大。截至目前,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過1,600家,構建了以華為昇騰生態、騰訊混元大模型等為代表的全棧式產業鏈,一大批工業大模型、工業智能體迭代升級,為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引擎”。
廣東將聚焦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汽車、機器人等優勢行業,建設一批垂直領域大模型和場景專用小模型。推動建設工業領域數據集和工業知識語料庫,加強工業數據開發利用。培育一批具有數據處理和智能決策能力的高價值工業智能體,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重點工業軟件、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平台迭代升級。
廣東將推動工業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推動骨幹企業建設一批人工智能融合應用項目,幫助中小企業便捷部署融合人工智能的軟硬件。建設一批產業鏈供應鏈數智化轉型平台,帶動細分行業相關企業批量化改造。打造一批高標準數字園區,推動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新型基礎設施和製造業企業智能化升級。
廣東還將構建工業人工智能支撐體系。培育一批國家級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提供產品選型、場景孵化、應用推廣等一站式服務。鼓勵建設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大模型中心、工業模型超市等平台載體,分行業分領域促進人工智能場景創新應用和供需精準對接。
擬年內打造百個萬兆光網項目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李慶坤同日在會上介紹,廣東計劃今年內打造100個萬兆光網項目,其中工廠場景項目數量超1/3。
李慶坤表示,工業人工智能的規模化應用,是算網融合發展服務的主要場景。廣東正從三方面築牢製造業智能化的底座。
在搭建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方面,截至2025年8月,廣東累計建成5G基站43.1萬個,10G PON及以上端口252.9萬個,規模居中國首位,實現“鄉鄉通千兆,村村通5G”。
在算網協同方面,網絡建設以廣州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廣州互聯網交換中心、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為支點,建成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400G全光運力網絡,實現“韶關市內1毫秒、灣區3毫秒、全省6毫秒”超低時延圈目標,目前正進一步推進韶關申報算網樞紐互聯中心;電信、移動、聯通韶關數據中心項目均已具備萬卡承載能力;前海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服務平台,接入算力資源池18個,匯聚算力規模超14,000P,提供算力調度、算力交易、算力應用、算力安全等功能服務。
在數實融合方面,截至2025年8月,廣東建成7,600餘個5G行業虛擬專網,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接近2,700萬個。推動落實5G工廠“百千萬”行動,三年累計79家5G工廠入選《全國5G工廠名錄》。推動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擴容升級,實現關鍵環節標準化和上下游數據的互聯互通。
李慶坤表示,下一步將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加速推進5G-A、萬兆光網等高速網絡向製造業園區深度覆蓋;推動優化算力基礎設施佈局,打造“實時性高、本地化需求強”的特色工業算力供給,讓製造業企業“算力用得上、用得起”;打造算力、工具、模型、應用等人工智能全棧服務,促進自主運行、智能決策、全局優化的智能製造落地,全面支撐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